(一)、中宣部媒體采訪團走進湘汝食品
6月15日,由中宣部組織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采訪報道活動媒體采訪團走進汝城縣湘汝食品辣椒種植基地。
縣委副書記何青松在采訪中談“辣”風生
“辣椒兄弟”朱樹清講述辣椒產業鏈的脫貧致富經:“通過建設萬畝辣椒示范基地,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生產經營模式,讓老百姓去賺更好賺的錢,不賺錢的時候企業保底收購。這樣一來,老百姓產能不過剩,我們企業也能保障需求和產能,企業才能越做越大。”
中省媒體記者團采訪湘汝食品總經理(湖南)朱樹清
附《紅網》報道:
(記者 潘錦)紅紅火火的事業需要紅紅火火的產業,紅紅火火的生活需要紅紅火火的辣椒。在郴州汝城縣,小辣椒做成了大產業,帶領縣里的貧困戶脫貧,讓大家日子過得更紅火。
6月15日,在汝城縣大坪鎮產業扶貧基地里,縣委副書記何青松談起辣椒產業扶貧如數家珍,并熱情“帶貨”,向全國人民打CALL:“汝城辣椒又香又甜,又紅又辣,歡迎大家來汝城吃辣椒品辣椒。”
朝天椒、燈籠椒、螺絲椒、樟樹港椒、墨西哥椒……小小汝城縣,儼然“辣椒博物館”。全縣常年種植辣椒12萬畝,年產24萬噸,年生產產值7億多元,加工產值11億多元。小辣椒成了汝城縣產業發展的“金疙瘩”,也成了縣里貧困戶脫貧的“致富果”。
貧困戶袁滿華夫妻倆以前一直在家種田,收入微薄,加上母親做了開顱手術,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更是困難。
2019年,鎮村干部開展認親幫扶,引導袁滿華夫妻到基地種大棚蔬菜,幫他流轉土地,并提供技術指導和5萬元的免息貸款。袁滿華開始走上了蔬菜種植致富路。
今年是袁滿華第一年種植大棚蔬菜,他和妻子承包了22個大棚,種植辣椒、西瓜和玉米等蔬菜。夫妻倆種植技術、銷售等方面經驗還有所欠缺,大坪鎮黨委、政府經常派專家過來進行技術指導,鎮干部進駐產業園幫助其協調水、電、訊等基礎設施相關問題,免費提供辣椒苗,聯系龍頭企業保底收購,豐產期政府幫助其產銷對接,袁滿華夫妻倆只負責種植、采摘,感到很省心。
“如今基地里每天能采摘蔬菜2000斤左右,并且有老板過來收購,一點也不用擔心銷量問題,預估今年收入有10萬元以上。”從貧困戶到示范戶,袁滿華綠色蔬菜種出小康路。現在兩口子干勁兒越來越足,共同憧憬著美好生活。
宋柳兵曾在上海一家電動車制造廠擔任主管十余年,薪水較高。但他心中一直有著強烈的農業情懷。2015年,他回到家鄉大坪鎮發展蔬菜產業。
2019年,大坪鎮搞蔬菜基地建設,他第一個報名承包21畝地,政府幫助他建起了標準化大棚,平整了土地,修好了機耕道和排水設施,還開設了種植培訓課程,他的種植技術有了很大提高。
宋柳兵的21畝大棚辣椒,今年長勢很好,在廣州、深圳等地區非常搶手,預計每畝可摘1.5萬斤,每畝年均純收入達2萬元。
作為一位投身農業產業的80后,朱樹清已經和辣椒打了20多年交道。經過多年的打拼,他把一個只有幾十萬元資產的手工作坊發展成一個已擁有多條生產線、年產值過億的大企業。
2011年起,朱樹清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把辣椒產業逐步發展成為汝城縣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摘帽”的主導扶貧產業,在縣域范圍內打造了大坪、井坡和泉水3個1000畝連片種植示范基地和10萬畝朝天椒種植基地,還在三星工業園建設新廠房和生產設備帶動就業,讓汝城的廣大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不愁銷路、穩定增收。
(二)、郴州市委黨校剖析課堂走進湘汝
6月16日,郴州市委黨校領導及60多名科長班的學員干部到湘汝食品湖南公司參觀考察,并進行課堂的現場剖析。
湖南湘汝食品總經理朱樹清詳細的介紹了一個企業的全產業鏈條和運營邏輯,企業的文化是魂,企業的人才是根,企業的產銷是本。此次課堂活動得到了學員干部們的高度認可和贊賞。
湘汝食品(湖南)總經理朱樹清現場講述兩代人一件事的故事
附:老董事長全面介紹企業:
發展模式介紹:在不斷學習中成長
企業成立之初,談不上發展模式,那會都是解決生存問題,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學習,根據行業特征和發展趨勢,漸漸地形成了一個非常健康的辣椒育苗、種植、收購、加工貯存和市場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無論是在原料端還是在消費市場,逐漸形成了自己強有力的品牌影響力,就是“湘汝”品牌。
▲原材料收購模式
在產品銷售端,作為農產品輸出,最初需要解決的是規模化生產,沒有規模時,效益產生不出來,也沒有充分的保障,因此,當企業花十多年的時間把原料這一塊解決之后,在市場銷售時就沒有斷貨的后顧之憂,通過銷售團隊多年的打造和積累,形成了公司辣椒產品的廣大銷售市場,下面是我司的五大銷售渠道展示。